欧洲杯app

实现“产品系列化、运营集团化、通路国际化、服务本地化、办公智能化”
的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应用及运营管理平台。

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欧洲杯app人工智能的原点:达特茅斯的宣言

发布时间:2024-10-30 04:30:17 来源:欧洲杯竞猜app官网下载 作者:欧洲杯app排行榜前十名 关注者:66人关注

欧洲杯app人工智能的原点:达特茅斯的宣言

  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是1956年夏季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小镇达特茅斯学院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也称“达特茅斯会议”。这次会议正式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正式确立。因此,1956年也通常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1955年8月,约翰·麦卡锡(时任达特茅斯学院数学系助理教授,1971年度图灵奖获得者)、马文·明斯基(时任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神经学系初级研究员,1969年度图灵奖获得者)、克劳德·香农(时任贝尔实验室数学家,“信息论之父”)和纳撒尼尔·罗切斯特(时任IBM公司信息研究主管,IBM第一代通用计算机701主设计师)四位学者向洛克菲勒基金会递交了一份《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究项目提案》(A Proposal for the 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该提案以下面的声明开头。

  我们建议,于1956年夏天在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进行为期2个月、共10人参加的人工智能研究。这项研究是基于这样一个猜想进行的,即学习的每个方面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征原则上都可以被精确地描述,因此可以用机器来进行模拟。我们将尝试探寻如何让机器使用语言、如何形成抽象和概念、如何解决目前仅人类能解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使机器自我提升。我们认为,如果精心挑选一组科学家共同研究一个夏天,那么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取得重大进展。

  这份提案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个术语,同时列举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领域需要讨论的主题,包括自动计算机、神经元网络、计算规模理论、自我改进、随机性和创造力等。这些主题至今仍定义着人工智能这一领域。

  洛克菲勒基金会中主管此事的生物与医学研究主任罗伯特·莫里森博士认为这一研究过于庞大复杂、目标不聚焦,同意出资支持5周有限目标的研究。在1955年11月针对提案的回信中,莫里森博士没有使用“人工智能”来描述这一提案的主旨,而是认为该提案计划使用“脑模型”(brain model)和“思维的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ought)来机械式地实现人类智能。

  1956年6月18日至8月17日,近30位学者齐聚达特茅斯学院,展开了持续8周的研究讨论,其中云集了麦卡锡、明斯基、香农及艾伦·纽维尔(1975年度图灵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1975年度图灵奖获得者、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塞弗里奇(“机器感知之父”、模式识别奠基人)、亚瑟·塞缪尔[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研究先行者、第一款棋类人工智能程序开发者]、约翰·巴克斯(Fortran编程语言发明者、1977年度图灵奖获得者)、雷·所罗门诺夫(算法概率论创始人)、威斯利·克拉克(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机发明者)等重量级人物。他们分别在信息论、逻辑和计算理论、控制论、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领域做出过奠基性的工作。与会期间,这些学者基于各自擅长的领域,讨论着一个在当时看来十分超前的主题—用机器来模拟人类学习及人类智能的其他特征。会议虽然没有就各类问题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是却为会议主题涉及的学科领域确立了名称——“人工智能”,并对其总体目标进行了基本明确。人工智能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学者们开始从学术角度对人工智能展开严肃而精专的研究。

  关于达特茅斯会议确立的“人工智能”这个术语,麦卡锡承认“当时没有人真正喜欢这个名字—毕竟,我们的目标是‘真正的’智能,而非‘人工的’智能。”“真正的”智能到底是什么?这毫无疑问很难定义,但大家会自然而然地认同人类是真正智能的,这种智能广泛、深刻而微妙,贯穿了思想、认知、意识、情感、语言、逻辑、艺术、社交等不同维度。那么,人工智能又是什么?谈及这个话题,就不免会引出“人工智能是在模拟思考,还是在真正地思考?”这个问题。

  时间回溯到1950年,图灵在哲学期刊《心灵》(Mind)发表了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他在文中认为,探讨“机器会思考吗?”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大。图灵的疑问在于“思考”一词。“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判断“思考”正在进行呢?这些问题的定义不明确,因此不值得讨论。取而代之的是,图灵提出了一种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在图灵测试中,测试实施者(人类)与两名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物理隔开,测试实施者无法通过视觉或听觉线索判断被测试者的身份,只能通过打字发送信息进行交流并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测试实施者展开对话而没有被辨认出其机器身份,那么这台机器就是智能的。图灵的核心观点是:如果一台机器表现得足够像人类,以至于难以分辨,那么认为它是在真正的思考又有何妨呢?

  关于图灵测试,图灵并没有针对一些重要因素设定具体约束条件,如测试实施者和被测试者的选择标准、测试的持续时间等,但他在论文中做过一个预测: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机器能够在5分钟的对线%的测试实施者无法辨识出其机器身份。1991年,随着“勒布纳奖”的设立,图灵测试成为一年一度的竞赛。第一台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的设计者可获得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块金牌,但一直无人能够获此殊荣。人工智能乐观主义学派的领头人雷·库兹韦尔a预言“2029年,计算机将通过图灵测试”,为此还与质疑者莲花(Lotus)公司创始人米切尔·卡普尔设立了赌约,预言的拥趸者和怀疑者正拭目以待。

  图灵关于机器是否会“思考”的认识及图灵测试,在当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学者的质疑和异议。图灵对此进行了反驳。这些辩论涉及领域宽广、激烈而有趣,成为当时学术思辨的一道风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图灵作为第一个严肃讨论人工智能标准的学者,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当之无愧。

  科学人文在线,与您共同关注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前沿与科学传播,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价值的阅读!欢迎点赞、转发、留言讨论,我们将每月选取互动活跃、留言精彩的读者给与赠书奖励,公号对话框输入“赠书”,可了解赠书活动详情。联系邮箱:

  转载说明:申请转载请在文末留言或邮件联系,转载时请完整保留文章出处说明,未经同意不允许修改、删减文章,不允许添加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信息及广告。

  人工智能承载了人类之梦与科学之梦。回望两千多年来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追梦之旅,各种幻想、思辨、探索、曲折构成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历史画卷。人工智能的起点在哪里?曾经历过哪些艰辛的尝试?人工智能背后的科学机理是什么?人工智能如何在军事领域成为颠覆性技术?人类在未来已来的智能时代又该如何自处?如果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么请您翻开本书,来认识和感受人工智能这一重塑秩序的伟大力量吧!

  本书融合了哲学、科学、技术、人文等多个视角,在娓娓道来中将人工智能发展的全景呈现出来,释理论罕譬而喻,谈问题深入浅出,说事例引人入胜,是帮助大众读者了解和通晓人工智能的科普读物。在阅读过程中,您将跟随作者的思绪穿越时空见证人工智能发展变迁的风云历程。

  杨学军,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和智能计算研究,先后担任多个型号高性能计算机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领导小组组长。“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7次夺得超算 500 强世界第一。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团队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嘉庚科学奖。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编号为 330640 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学军星”。

  吴朝晖,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员。作为第一完,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研究成果入选 2016 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欧洲杯app
上一篇:护足大作战:糖尿病足防控护理技能体系构建全攻略 下一篇:博后招聘丨华南理工大学生医学院边黎明生物材料与再生

Copyright© 2010-2020 欧洲杯app排行榜前十名(直播)欧洲杯竞猜app官网下载 m.jkqizhong.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