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手机卫星通话开启互联新时代,卫星互联网不仅能加码算力新基建的发展,还将促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因此关注卫星制造配套产业链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国内卫星互联网企业具备一定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低轨化、小型化降本增效,提升规模化部署能力,算力“新基建”战略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市场普遍认为我国低空轨道卫星发射能力、发射成本、回收利用等相对仍有一定距离,现代航天航空供应链支持和技术体系亟待转型和升级,以及卫星低轨道和频谱资源占领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国内曾参与过北斗卫星项目的企业具备一定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同时小型化、轻型化、低轨化有望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实现快速部署。另外,卫星互联网已上升为算力“新基建”战略工程,未来在政策法规的扶持下或将加速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卫星通话开启卫星互联新时代,空天地一体化或将拓宽应用场景。2023年8月27日,华为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这意味着用户的通信方式将不再受地理条件束缚。我们认为在下一阶段卫星通信的功能定位或将更加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而是面向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卫星互联网在车联网、物联网、海洋测绘、卫星导航等领域均具备较强的商业价值。目前,卫星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融合已成为重要趋势,未来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或将为其拓宽应用场景。
·制造技术逐步成熟,终端需求持续增加,叠加政策扶持力度走强,产业发展或将迎来黄金期。随着商业落地不断加速,市场潜力也在不断爆发。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我国发射星网卫星有望进入快车道,在构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数字网络进程中更进一步。首先,卫星互联网有望赋能垂直领域,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运输业等领域,极大地延伸了物联网边界,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其次,卫星网络的时延精度落地在厘米级,可以为车辆的智能联网、云端协同等提供稳定通信保障,有效赋能智能交通网络。最后,卫星互联网为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数字化项目提供重要的支持,同时还提供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进而推动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关注卫星制造配套产业链投资机会。产业层面,火箭发射领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技术积累周期长,因此竞争格局会比较集中;卫星制造领域存在众多企业,整机制造环节相对集中,拥有成本优势和高技术门槛的公司将能够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需求市场多元化,容量较大,竞争也将较为激烈。推荐:铖昌科技、中航光电、和而泰、航天宏图。
·风险提示:卫星运营服务成本上升风险;卫星制造过程中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引发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不及预期等。
2023年8月27日,华为推出了期待市场期待已久的Mate Pro 60,堪称史上最强大的Mate手机。其中,新款手机在卫星通信领域再次突破,并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在地面通话,还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中与世界各地进行电话交流,实现了突破地理限制的通信方式。
此次卫星通信领域技术的突破得益于长期以来对于Context信息的持续重视,而Context信息则是一系列综合数据的集合,包括周围环境、用户位置、时间和设备状态等多种因素。华为新款Mate Pro 60 手机通过与Context 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在地面和卫星通信之间做到实时切换,确保通话稳定流畅。同时,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和设备状态,自动选择最佳的通信方式,确保通话质量最优。华为Mate60系列搭载的卫星电话功能将依托于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通一号卫星系统。天通一号卫星系统已在轨道上运行三颗卫星,其信号覆盖范围广泛,信号不易受到台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能为个人通信、海洋运输、远洋渔业、科学考察等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移动通信服务。
卫星通话是构建卫星通信服务的初级阶段,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卫星通信的功能定位或将更加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传统信息通信传输,而是面向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卫星互联网。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卫星互联网不仅有望带动航天、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而且在车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商业价值。目前,卫星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融合已成为重要趋势,未来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MR头显或将为卫星互联网打开丰富应用场景。
卫星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争夺当时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鼎盛一时的摩托罗拉率先提出了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铱星计划”),其商业目的在于将地面上的蜂窝移动系统复制到太空,推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进而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速移动网络。由于铱星计划的通信成本较高,商业模式亦不清晰,卫星通信技术尚不成熟,以及终端应用场景和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铱星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2015年,马斯克提出了全新的卫星互联网项目,被世人称为星链计划(Starlink),旨在用卫星网络建立全球性的互联网覆盖,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速、超低延迟的互联网连接服务。星链项目的核心在于通过部署在太空中的大量卫星,使得信号在卫星之间更顺畅地传输,以取代传统地面网络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数次中转,从而大幅减少传输延迟,提供更快的网速。
近年来,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制造技术逐步成熟,产业发展或将迎来黄金期。随着商业化应用逐步落地,进程随之加快,市场潜力也在不断爆发。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我国发射星网卫星有望进入快车道,在构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数字网络进程中更进一步。首先,卫星互联网有望赋能垂直领域,物联网市场大放异彩。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物联网终端数量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的安装数量有望突破250亿个,较2020年增长25%。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终极目标,需有效解决全地域覆盖,以及低成本的信息互联互通问题,并为地面通信提供重要补充。目前,卫星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采掘、运输、农林等各个领域,同时也极大地延伸了物联网边界,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
其次,智能驾驶领域配合蜂窝网络,为智能交通网络赋能。卫星网络的时延精度落地在厘米级,可以为车辆的智能联网、云端协同等提供稳定通信保障,解决现有地面网络设施建造不完善的问题。用户在驾驶车辆时可以通过蜂窝基站或低轨卫星直接连接到车联网云端平台,实现对路况、位置等信息的稳定获取,甚至达成全里程的无人驾驶。车联网规模持续增加,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25亿美元升至2022年的1629亿美元,复合增速达为22.3%,因此卫星互联有望依托车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获取更为广阔的增量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近期一直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亟需稳定可靠的互联网连接,因此卫星互联网有望为国内数字化进程提供重要的支持。举例而言,卫星互联网计划可以为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此外,卫星互联网计划还能够为数字化创新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3 年国内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或将超350亿元,2025 年有望达到 447亿元,同比增长10.6%(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2023年7月,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发布了第26版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报告对2022年度全球卫星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2022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到3840亿美元,同比下滑20亿美元。其中,全球卫星产业规模占航天产业的73%,达2811亿美元,同比上升了20亿美元。
截至2023年7月底,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将4500多颗星链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并为15个国家,超150万名用户提供了互联网接入服务(资料来源:星链网)。与此同时,中国也紧锣密鼓地加快了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工作。据国际电联(ITU)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星网早于2020年9月便向ITU申请了“GW”星座计划,预计未来或将合计发射约1.3万颗低轨道卫星,进而构建中国版星链。2023年7月25日,上海市松江区政府又宣布要打造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G60星链”计划,这也是除“GW”星座项目外,国内另一重要的卫星互联网发射计划。松江区政府发布会上宣称,“G60星链”计划一期将实施1296颗,未来将实现1.2万多颗卫星的组网。
政策大力推动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算力“新基建”发展,或将为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旨在促进卫星互联网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2016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详细规划了卫星应用产业的战略方向。2020年,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范畴,与5G、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一同被视为新基建计划中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2021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推动高轨卫星和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着重推进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信息通信系统的深度融合,以初步建立覆盖全球、实现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体系。这些政策和规划的出台,也为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增长和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卫星互联网产业跟传统卫星产业结构相同。卫星互联网产业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运营服务四大环节。从产业格局来看,卫星制造领域存在众多企业,整机制造环节相对集中,然而,在某些特定细分领域,拥有成本优势和高技术门槛的公司将能够充分享受行业的增长机会。与此不同,火箭发射领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技术积累周期较长,因此竞争格局相对较为集中。尽管如此,一级投资市场在这一领域仍然非常活跃,吸引了大量投资。另外,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领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需求市场多元化,容量较大,竞争也将较为激烈。从投资角度,关注卫星制造配套产业链投资机会。推荐:铖昌科技、中航光电、和而泰、航天宏图。
卫星制造:卫星制造包括整星设计制造、部组件和分系统制造。卫星互联网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空间段及地面段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空间段卫星制造的一些细分领域的技术、生产工艺、格局等方面较。